柏竹老岁寒,梅矾澹春风。
邂后万里桥,相对双鬓蓬。
论心岂无酒,举盏不忍空。
恐渠道旁嗤,咄咄醉颊红。
送以静观颐,答以晦养蒙。
障尘马上去,意气如飞鸿。
荆州旧分虎,武陵世凭态。
所至相劳苦,父老携儿童。
地偏舞袖长,鸡脊牛鼎丰。
甘棠子孙枝,蒙密成芳丛。
闻之白玉堂,起草谁其工。
要为官择人,颇牧还禁中。
胸藏经济方,医国收全功。
世事俱尘土,惟有汗竹公。
雨足芎茁苗,风暖蒲长茸。
离索抱孤影,目断三峡东。
答李侍郎嘉定庚长冬这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。宋代。崔与之。 柏竹老岁寒,梅矾澹春风。邂后万里桥,相对双鬓蓬。论心岂无酒,举盏不忍空。恐渠道旁嗤,咄咄醉颊红。送以静观颐,答以晦养蒙。障尘马上去,意气如飞鸿。荆州旧分虎,武陵世凭态。所至相劳苦,父老携儿童。地偏舞袖长,鸡脊牛鼎丰。甘棠子孙枝,蒙密成芳丛。闻之白玉堂,起草谁其工。要为官择人,颇牧还禁中。胸藏经济方,医国收全功。世事俱尘土,惟有汗竹公。雨足芎茁苗,风暖蒲长茸。离索抱孤影,目断三峡东。
崔与之(1158~1239)南宋名臣。字正子,一字正之,号菊坡,谥清献,原籍宁都白鹿营 (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),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,故《宋史》载其广州人,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载其增城(中新坑背崔屋村)人。绍熙四年(1193)进士。授浔州司法参军,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,特授广西提点刑狱。嘉定中,权发遣扬州事、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,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。端平元年(1234),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。二年,除参知政事。三年,拜右承相兼枢密使。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。著有《崔清献公集》。 ...
崔与之。 崔与之(1158~1239)南宋名臣。字正子,一字正之,号菊坡,谥清献,原籍宁都白鹿营 (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),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,故《宋史》载其广州人,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载其增城(中新坑背崔屋村)人。绍熙四年(1193)进士。授浔州司法参军,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,特授广西提点刑狱。嘉定中,权发遣扬州事、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,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。端平元年(1234),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。二年,除参知政事。三年,拜右承相兼枢密使。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。著有《崔清献公集》。
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八 庐山风景佳绝而林木鲜少,为诗寄慨。。汪精卫。 岩谷春来锦绣舒,烟芜萧瑟正愁予。楼台已重名山价,料得家藏种树书。
咏史五首其四·商人。宋代。范仲淹。 履癸昆吾祸莫移,应天重造帝王基。子孙何事为炮烙,不念嘻吁祝网时。
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。明代。郭之奇。 龙门通世好,虎刹获新观。会晤缘非偶,登临足未艰。层峰随野眺,曲涧恣幽盘。风入陵通气,日归寺隐峦。歌声依谷响,酒兴得山宽。别后空馀此,扁舟破夜澜。
赠项子全。明代。朱同。 过门未识子全面,久矣逢人说项斯。宦志已灰更变后,宗枝还念未分时。曾杨近古无神术,卢扁于今有国医。尚拟好风吹杖履,夜深雨足剪园葵。
九日追和虞太史韵东徐佥宪叔明。。刘崧。 莫叹飘零万里身,尊前相见即相亲。黄花翠竹来江外,紫蟹银鱼出海滨。雁度石门云气近,乌啼金井露花新。不辞令节成欢醉,总是登高能赋人。
江上四哀诗 其四 叶山人元阶。清代。姚燮。 叶君乎仲兰,果以忧郁死。平生千载期,一朝成逝水。自与弱冠交,百间不踰始。直恐寝食离,若将性命委。每约潜深山,十年读经史。动因多事故,飘泊异行轨。迩闻君病剧,吾已客千里。谁知慰问书,竟作墓前诔。意外得凶讣,有泪不能弭。黯绝一寸心,若堕九渊底。惨尔兄弟殂,茕茕各无子。大祧悬千钧,危哉一发恃。可怜伯道贤,遽等若敖鬼。身后馀遗文,茫茫付谁氏?遥知湖上楼,败叶飘故纸。咄嗟眼中人,存者尚有几。降殃必及善,天道或未尔。岂我叶仲兰,竟以忧郁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