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字木兰花·送赵令

减字木兰花·送赵令朗读

春光亭下。流水如今何在也。岁月如梭。白首相看拟奈何。

故人重见。世事年来千万变。官况阑珊。惭愧青松守岁寒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减字木兰花·送赵令创作背景

 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(1091年)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。是时,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,感慨颇多,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靖华,饶学刚,王文龙编著,苏轼词新释辑评 (下册),中国书店,,第1118-1120页

  上片“春光亭下。流水如今何在也”,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,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,回忆起当年交友,情深谊厚。从此词的下文“岁月如梭。白  首相看拟奈何”看,“春光亭下”云云,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,那时词人刚四十岁,尚属壮年,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,词人已是五十六岁,故得称“白首”,且时隔十六年,也与“岁月如梭”相合。

  下片:“故人相见。世事年来千万变。官况阑珊。”词人在“故人”面前,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,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“三仕已之无喜愠”等遭遇,但自己则更为悲惨,“官况”可谓大起大落,几度挫折,正是“世事年来千万变”的反映。结句“惭愧青松守岁寒”,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,而倍感惭愧。

  词中的“白首相看拟奈何”、“惭愧青松守岁寒”诸句,虽慨叹时光流逝,无奈“岁月如梭”;但是词意却隐含着“壮志难酬”和坚守职责、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。读之令人肃然起敬。全词曲尽心态,含蓄哿慨,笔力纵横,铸语自然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6)

猜你喜欢

冰蚕吐丝寒玉苍,老龙磨角玄云香,

半生食汝充饥肠。正尔悒悒伤弓亡,

(0)

唇上碧斑宾豹博,舌头当的帝都丁。

频呼小玉元无事,只要檀郎认得声。

(0)
刘崧

土屋无风尚不关,屋前遥见两青山。瓦盆盛酒茆铺席,何日柴门望月还。

(0)

南滇六月朱夏凉,叠叠云岚浮晓光。林花含笑远天静,江草唤愁终日长。

阑风伏雨淹客路,回谷深溪非我乡。城隅隔手不相见,车马经过淋潦妨。

(0)

山园多胜践,缭绕磬湖滨。畦药青生甲,湖波绿动鳞。

鹁鸪知欲雨,鸦舅报将晨。却忆京华日,长怀浩荡春。

(0)

天公知君有此画,要遣题诗与当价。故令欲雪还弄晴,尽日神机不容暇。

毫端自出右丞维,孙郎一见欣得之。写真命意两俱盛,我今落笔胡能奇。

(0)